闲的时候我会看看头条新闻,五花八门,来者不拒。有两件事情看似毫无关联却又千丝万缕,一件是经常上热搜的郑爽出了一本书,把她的感情生活记录其中。另一件是凉山的孤儿事件终于有了结果。毫无关联的两件事情,背后都有一群手,自诩言论自由时代的键盘党。
前一件事情火热一把,是因为郑爽写了关于爱情的100件事情,男主是胡彦斌。当初在男主微博下谩骂的不少网友又勤劳了一把,留言求复合...全然没看见书中写的,网友的攻击,让原本就疲惫不堪的爱更加难以延续,所以恨自己这么出名。败是萧何,成如是萧何的话,大约能获得异常的满足感。谁也不会提起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
前一件事情伤害最深的应该是两个人,又牵扯到明星,所以勉强当个八卦,一笑了之。而凉山事件,这帮人敲敲键盘就改写了这17名孤儿还有以后更多孩子的命运。
一个格斗视频的曝光最后能发酵成一个社会事件,俱乐部肯定是没有料到的,更没有料到的它的存在虽然不是毫无回报,但至少也是在做了一件对得起良心而且很多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最后却变成了利用孤儿挣钱。前赴后继的谩骂职责,一群忧国忧民的社会公知,把这17个孩子解救出来了,看着自己的评论,晚上都能睡的分外的香。
事情要是没有反转,没有跌宕起伏,我其实也不会理会’8月16号,12名孩子痛哭流涕也没能阻止自己被带回去,好几个门户网站都写了一篇新闻稿”一厢情愿的解救,解救出哭声一片”,事情到这里对于出谋划策,踊跃解救孩子们的网友来说,已经结束了,也不是故意的,也是出于好心,而这17个孩子的命运,还有以后可能存在的更多孩子的命运,苦难才开始。
我自己是80年代农村出生长大的,童年在大背景下不得不物资缺乏,但肯定是没有尝过饿肚子的滋味,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而且地理位置靠近珠江三角洲,大多数同龄人都至少有一个在南方打工的家人亲戚,相比较而言算得上有‘见识’。所以凉山孤儿的那种贫穷,我从字里行间读懂,却也只能想像,同时会联想到我父亲跟我说过的他的童年,50年代末,60年代初,政治动乱加自然灾害,为什么会有这个联想,因为这些孩子描述的贫穷和饥饿,我只听到我父亲同样描述过。
凉山的贫穷,我们只能想像,而孩子们是赚钱机器是很多公知看到视频的第一反应,一边倒的言论让有关部门不得不出面解决。卷入其
中的俱乐部出面解释,有照片,有数据,孩子们哭着进入各种采访和镜头中,让施救者应该是困惑的。为什么不回家?这个年纪应该享受童年啊,父母没有了,还有爷爷奶奶其它亲人啊,家不比这么一个需要天天艰苦练拳的地方好吗?回家可以去读书,可以参加义务教育,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啊。这俨然是一个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对话重现。
先且不讨论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先假设这些孩子能顺利的入学,当吃饭都是一个问题的时候,先活着才是最根本的需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连下一顿的洋芋都要靠自己去弄的时候,读不读书,读什么就不太重要了,所以当俱乐部提供食宿,每一餐有荤有素,在训练之余还有文化课,肚子里是饱的,身体是温暖的,训练的艰苦就不在这些孩子的关心范围,以前思考下一顿在哪,现在只用好好打拳,好好认字儿,好好听话,以后长大了可以成为职业拳手,可以成为健身教练,这个俱乐部的存在,就是他们的乌托邦。
而幻灭一切的人,没有几个人会觉得自己做错了,没有几个人会关心后续发生什么,言论自由的国度,畅所欲言印证了我们天朝的思想文化跟经济一样蓬勃发展。封建社会统治者左右愚民,当今社会拥有一个手机,微博上发个评论就能产生轰动影响,因为不需要所以懒得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毕竟今天是热门新闻,明天又会有另外一件。拿着我自己的手机,躺在我自家床上,打着我自己想说的话。最后他们吃洋芋也好,深陷艾滋毒品当中也罢,凉山在哪都不知道,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造成的?你有你的三观,我有我的三观,他们流着泪死活不愿意走,或许也算不识好歹,原来也许并不值得解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