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然吕梁剪纸风

蔚然吕梁风

——中阳剪纸传承人武翠梅访谈记

止语

2014年11月19日,我们来到中阳县城剪纸艺人武翠梅家中,她在巷子口接我们,见面之后热情的把我们叫进家里,家里布置的简单整洁,闲聊间我们得知她的儿子刚刚结婚,所以她家客厅墙上正中间挂着她为儿子剪的《龙凤呈祥》,精致的图案配以鲜亮的红色仿佛点亮了整个家,我们一转身看到艺人已经把她的剪纸作品整整齐齐摆在卧室床上,地上还摆着一个很长的装裱好的剪纸作品。她一直招呼大家伙吃喜糖,我们似乎也沾上了那对儿新婚燕尔的喜气,心情不由得欢快起来,第一天访谈的紧张一扫而光。

一、从小学艺,家传兼师传

第一次见武翠梅老师是在中阳县文化馆,她是在零七年中阳县开办剪纸班以后正式开始学习剪纸的,我们问她当初是怎么想到来参加剪纸培训,她开心的回忆到,当初孩子的姑姑跟她说咱县里开剪纸培训班,说她反正天天在家也没什么事,不如去跟人家们学学手艺。自此武翠梅找到她生活中能让她充实和快乐的事情,她说:“小时候就爱剪纸,我小时候也跟着我父亲学过,他剪不了大的,剪的小的窗花过年贴,我奶奶也会,姑姑也会,我属于家传。以前就是煤油灯熏下的样子照着剪,我从小就爱这。”武翠梅虽然07年正式开始跟随艺人们学习剪纸,但是她从艺却是从小就开始的,童年的记忆她仍然记忆犹新,她对剪纸的爱好是不可否认。

二、作品赏析

(一)民间故事题材剪纸

武翠梅的剪纸作品和很精致,我们看到她有很多故事类、吉庆类、民俗类剪纸,包括中阳县剪纸艺人们普遍青睐的年俗系列剪纸、生十二生肖剪纸,以及她的大幅长卷作品“吕梁风”。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的故事广为人知,我们初次在艺人家中见到这个题材的剪纸时感觉很新奇。问起艺人的创作灵感,她说:“小时候念书学过李时珍。李时珍小时候体弱多病,他爸给熬药看病,熬得吃药,这是他跟上他爸上山采药,这是他给妇女儿童老人看病,这是人们给他送了个‘好大夫’的匾。”艺人小时候上学学过这个故事,她根据记忆里的故事,自己绘制、创作出这一系列剪纸。

2、《断桥》

民间广为流传的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为民间艺人的提供了常剪常新的创作题材。就武翠梅的这幅作品来看,“断桥上遇上心上人,割不断的爱情,抛不开的恨,埋怨他没主见二次受骗,道士说称战乱逃出了山门扶上了金山寺,受尽了苦患难里旧地重逢泪湿衣襟。”这幅剪纸当中人物形象刻画的很细腻,生动的展现出白娘子与许仙相见时的泪眼相对的场景。

(二)民俗风情剪纸

武翠梅从小生长在吕梁,她很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她对家乡饱含深情,用她的剪刀将这些记忆反映在剪纸作品当中。

1.《吕梁风》

《吕梁风》是武翠梅的代表作品,作品装裱在玻璃镜框内,总长度一米八,作品是由五张剪纸拼接而成,上面剪了吕梁地区三个市、十个县的风物特色,并且把文字也剪到对应的图片旁边。艺人给我们介绍了这一长幅作品的具体内容:“第一个是离石的弹唱;第二个汾阳的酒、核桃;孝义的火烧、柿子;兴县的青豆角、兴县的手擀豆面儿;交城的山水,人们唱的交城的山水实呀实在美;临县的石磨面、秧歌、红枣、碛口古镇;柳林的芝麻饼、碗团;岚县的宜芳杏仁、仁云杏;石楼的黄河帅枣,玉佩(姜太公钓鱼的玉佩),有个石楼的玉佩能手;方山的面塑,蒸的花馍、莜面栲栳;交口的土豆、沙棘汁;中阳的剪纸、拉面、柏子羊肉。”这个长幅作品将吕梁市各地的特产都包含了进去,她选择的都是各地最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剪纸中,一颗大树下,民间艺人用古琴、二胡、三弦、唢呐在演奏,左下脚还有离石有名的秧歌。

①离石市的弹唱今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离石市最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临县最著名的是三弦书和伞头秧歌,三弦书使用三弦为主要乐器而得名,民间称为“说书”或“瞎子说书”的主要从业者是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盲人历史上,盲人为了获得生存而一门心思扑在了弹三弦说书上,一代代盲人中间口传心授、耳提面命,并把不向健全人传授作为绝对的行业禁忌。临县三弦书传承人康云祥老人曾说:“三弦书只能传授给盲人,每年瞎子艺人都会参加“三皇会”,订立说书的规矩,决定说书价钱。盲人说书。多说一些历史故事,安完神之后是安人,说一串的历史故事,比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等。

②临县三弦书是一种窑洞艺术,过去各方面设备差,盲人们说书是主要的生活来源。盲人之间为了吃口饭相互之间的竞争非常强,和现在的市场竞争一样,甚至更激烈,所以为了竞争盲人们就狠下苦功,艺术很精湛。临县这项珍贵的民间曲艺现在也面临失传的困境。

汾阳市有著名的杏花村汾酒厂,杏花村酒厂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说的就是汾阳汾酒竹叶青的产地,汾酒厂现在不仅仅是酿造好酒的基地,更是山西的文化产业园,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剪纸中用招幌、酒坛、骑在牛背的牧童共同表达汾酒土特产。汾阳核桃产于古汾州,古称“汾州核桃”,图案当中,妇女们摘核桃装满了框子和袋子。古汾州的州治所在地汾阳市产量最大的地方,所以武翠梅选择了这一项最有代表意义和价值的内容作为剪纸题材。

④孝义火烧是当地著名的饼类小吃,武翠梅还讲了一个相关传说:“火烧中阳楼”的传说:“孝义旧城中央,有一永安市场,市中心有一座宏伟高大、壮观绚丽的古楼——中阳楼。此楼据传建自汉魏,自汉唐设郡以后,孝义为一方重镇,车骑缤纷,商贾弥至,往来郡城者,多道出其间。凡事至邑者,必身临其境,瞻仰其楼,而后赞之:真乃高矣!如此数代相传,颇有名声。而孝义人也引以为傲,逢人便说:“俺孝义的中阳楼,半个还在天上头!”此话确有欺天之意,久之惹恼上帝,遂派火神下界烬之。

兴县民间谜语云:“疤女子朝天起,小后生挽占起,不地不喳闹打起”,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兴县抿尖制作的过程:豆面加水和合成软糊状,用铁勺挑在抿尖床上(抿尖床须搭水在滚沸的锅沿上),右手按床架,左手拿抿拐拐把糊状豆面一下下抿到沸手锅里,煮熟用笊篱捞在碗里,加山药条条与各种调料食用。

交城当地有脍炙人口的民歌:“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浇来了文水……”,当地有教净土宗祖庭石壁玄中寺、以山形卦象而闻名的卦山天宁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等众多山水美景。

柳林碗团是柳林特产,离石、中阳等地都有,柳林碗团也被称为“碗脱”或“碗秃”。在柳林方言中,“团”、“脱”、“秃”,音节相似,但人们大多喜欢碗团这个名字,用圆圆的碗蒸出圆圆的碗团,象征团团圆圆。

⑧石楼县的帅枣“六个长一尺,十个重一斤”的美誉;交口县盛产沙棘,当地的沙棘汁当地代表性产业。武翠梅选择的都是吕梁最有民间特色的内容,将其融入剪纸当中,构思出这样一幅包罗万象的民间文化长卷。我们问到她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艺人提到了她的恩师武一生,这个作品就是武一生给她的建议。

三、师从武一生,铭记师生情

在访谈武翠梅的过程中,她反复提起已故的武一生老人,他对中阳剪纸事业起过关键性的推动作用。2012年,中阳县县政府、文化馆组织当地剪纸爱好者加入剪纸培训班,由武一生、王计汝、刘玉连、崔春梅、刘五五等讲课,教人们学画和剪纸理论等,艺人们人们忙完家里的琐事之后就定期来学习,趁此机会互相交流切磋。当地艺人们拜师学艺时会有拜师仪式,重阳节的时候在中阳县城文化馆广场上会表演节目节目,活动以后师傅们会坐在主席台,徒弟们双手合十给师傅们鞠一躬,这样就算是正式拜师了。我们问起她对武一生老人的记忆,她说:“第一节课武老师画的个兔、莲花,武老师画的可好,一笔就画出来了,你自己看着剪,他有两个小子,两个汝子。文化馆馆长就是他女婿。我小时就听人说武老师又唱得好又剪的好,人家剪的真好。”言语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恩。中阳剪纸在剪纸艺人们的推动下不断传承不断进步,不管是老一辈的艺人们还是新一辈爱好剪纸的传承人,都在这条民间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一代代接力,让中阳剪纸这枚珍贵的火种永不熄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