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三十二》和《二十二》真实的记录了二战期间中国境内饱受日军迫害的女性战后的生活。二战期间,中国有20万妇女沦为“慰安妇”,绝大多数被迫害致死或无法承受屈辱而自杀,只有极少数从战难中生还,但依然过着外人无法现象的生活。
《三十二》
【还有一百来块钱,这种吃很难讲的,大用一点就没有了,必须细到用。三个月才讨九十块钱,买什么?买白菜啊,白菜便宜,买白菜吃。】
这是2013年的时候,很难想象吧,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独自和六十八岁的儿子生活,三个月只能“讨”到九十块钱。相信更多人的生活是这样的:我不吃绿色的蔬菜;我不吃带壳的海鲜;我不吃带肥油的肉;我不吃胡萝卜,当然白萝卜也不吃;我不喜欢喝白开水,因为太烫了,不过我能喝百岁山的矿泉水,前提最好是冰冻的……我吃的螃蟹要是阳澄湖的、奶粉要是进口的、青椒要是红红黄黄颜色漂亮的;当然买葡萄最好是户县的,不能是七号、九号、十号,一定是要六号……每个人的喜好和厌恶都无可厚非,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都无法想象买菜只买白菜只是因为白菜便宜的日子。
【我是玩不安心的,还能做的话,吃完饭就去挖药草了。现在挖不了了,看到药草好恨的,做不得了。】
老奶奶九十二岁了,自己做饭、自己挑水,自己在河里洗衣服。整个纪录片都是展现老奶奶平淡的日常生活,这不是电影,更不是艺术,只是不想忘记,这样勤劳而又坚强的人格。所以,就是这样平淡的场景,没有任何修饰和特效,往往更容易让你的情绪崩溃。纪录片《三十二》的弹幕有很多让我禁不住泪目,中国视频弹幕不光是有键盘侠,在《三十二》里有仍残存一片净土,是每个人对苦难以及坚强致以不可侵犯的敬畏。
【把你关到那房间,怎么没怕?你怕的来吗?眼泪都不敢流,不敢抬头起来看。晚上睡觉颤抖抖,慌死了,一见那把刺刀就慌死了。】
九寨沟地震以后,流传起一句话,“意外和明天,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面对威胁生命的恐惧,不知道自己会暴露出怎样的人性,更何况直面散发着寒光的刺刀。“怎么没怕,你怕的来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害怕的时候吧,小时候见到老师害怕的说不出话来,长大后害怕考不上好的大学日夜难安;直到现在,害怕付出的心血没有回报,害怕爱的人不爱我;害怕父母老去,害怕有一天自己垂垂老矣,一朝从睡梦醒来仍是浑浑噩噩。但我想,这些的所有都及她面前那一柄占满了献血、凌然冒着森森冷气的刺刀吧。
【白天晚上都去你那房间强奸你,那个头,强奸那个头看见不得了了,把我拖到他房间去,他一个人强奸。看见你们这些五六个,一次五六个人,两三个女子轮着来的。那时被关在房,那鬼子进去呀,就被他强奸,抓进去有三个月。】
随着老人的讲述,每一个字都如此触目惊心,不敢去联想,害怕有什么东西从灵魂深处跑出来连带着把自己的坚强和理智都一一撕碎。那些本来过着平淡生活的女性因为战火沦为侵略者的努力,试曾想一个国家的弱小和无能竟是如此繁荣现实和残忍。终是有理由义不容辞的坚信,我们的国家必须要强大,我们的女同胞们再也不要受到如此的凌辱。难忘过去,同样深深感激今日的祖国。
【我一回来,我那老公在屋煮点粥在哪儿喝。我一进屋,他讲“你就回来了,我以为你不晓得回来了”。我就哭起来,我家奶老她讲“你别哭,丈夫骂你、恨你,他讲你到外面去学坏,不是学坏的,她是在山上被鬼子拿去了,难道你不晓得吗?”他这样子骂骂骂,邻居就跟他讲,别骂她,你骂她做什么,她不是去学坏。他晓得鬼子是流氓,总去强奸你这帮妇人,但是那个男人会看得起这样的女人。】
战后有很多女性同胞选择自杀,大部分原因就是来自于周围的冷言冷语和不理解吧。终于从那个可怕的囹圄和噩梦中逃脱出来,应该万般没有想到自己的丈夫乃至亲朋都会如此看待她们。人性的冷漠和不理解往往是压死一个人的最后一棵稻草。但愿,“我”踏进门的那一刻,你会跟我说“你回来了”,还愿意紧紧抱着我,轻轻拭去我的泪水。而我,放下一切的坚强、绝望和戒备,好好地、什么也不管不顾的大哭一场……无论是身处那种时代,每个人的身上仿佛都缺少一种宽容乃至包容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楚和心酸,所以被蒙蔽了心和双眼,哪怕是最亲近的人,也少了那份宽容和理解,徒生无限的苛责和冷漠。
【有一天,放学了,我回到家,我爸爸和我妈妈吵架了。在那个地方偷听,我爸爸讲我不是他的儿子,我是日本人。过后我才晓得,晓得经常老的这帮人讲我是日本人,我从古以来不敢问妈妈。都是看牛,这一辈子都是看牛。讲了六个妹子,都不成事。为什么呢?总是,各个妹子都是讲嫁什么人,嫁日本人,这个名誉好听吗?他们讲我是日本人,背了这一辈子,坏了这一辈子。】
老奶奶逃出来后不久发现自己怀孕了,担心以后无法生育就生下了那个孩子,取名罗善学。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就背负着沉重的罪孽?背负一生,终其一生。她生下这个孩子有错吗?丈夫厌恶、憎恨这个孩子有错吗?这个孩子来到这个家庭有错吗?最悲哀的人生莫过于此,背负着长达一生的罪孽和不公正的待遇,却谁也无法怨恨。
【吃农药,有病就吃农药,死掉就完了。——罗善学】
【苦的苦,想到苦,没哪个比我更苦了。你讲很快乐的,没有的。眼泪都是往心里流的。他(丈夫)好,命又不长,生下我这个老孤独造孽呀。人生只愁命短不愁穷,这世界这么好,现在都没想死。这世界红红火火的,会想死吗?不想的】
听着六十八岁的儿子讲“有病就吃农药,死掉就完了”,而九十二岁的母亲讲着“这世界这么好,红红火火的,会想死吗?不想死的。”莫名感慨,磨难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无法衡量。就像幸福的模样总是大同小异,而悲伤和痛苦各有不同。纯真不是一张白纸,是历经磨难的微笑和勇敢。“人生只愁命短不愁穷,这世界这么好,现在都没想死。”
《二十二》
【我记得一点又忘了一点,不说了,不说了,我说了不舒服。这么大年纪,有什么说头,过去了就过去了。儿子孙子都大了,我该说什么?我反正自己走了也不说了。】
纪录片《二十二》讲述的是截至13年仅存的22位受害女性的生活,17年8月14日播出的时候很多名字都被打上了方框,视频中鲜活的生命也早已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安静的逝去。纪录片一开始就是在一片白雪皑皑中举办一场葬礼,这些场景其实很容易让人想起小时候,同样落后但质朴的村庄,同样的一场场的永别。生在母亲的子宫里,死在祖国母亲的黄土堆中,这几乎是所有人的一生吧。无论是《三十二》还是《二十二》都在一种沉默而又肃穆的氛围中,很多人至今仍不愿意去讲、去面对那段饱受迫害的日子,大多数女性也由此之后再也无法生育,也有很多女性期间怀上孩子。人性的脆弱和坚强大概都在此——有些痛苦和伤害时间永远也无法抹去,只有死亡,才是唯一的终止。
【我跟毛主席姓,名字是自己取的。我爱毛主席,他爱我们,我们爱他。——毛银梅】
这句话让我想死起了在《平凡的世界》中一个我一直记忆深刻的画面,那就是广播中传出毛主席病逝的消息,紧接着下了一场大雨,所有的人无论那女老少都在那场瓢泼的大雨中无声的哭泣。毛银梅是朝鲜族人,战后一直生活在中国,曾有韩国人想接她回家乡去看看,她说“家乡没有亲人了,回去做什么?”但她还是会唱起家乡的歌谣,断断续续、不成曲调,却也莫名的动人。“我爱毛主席,他爱我们,我们爱他”,这句朴实的话久久不能让人平静。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向整个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举国欢腾。我想,这就是中国人的信仰吧。
【日本人一来就破坏我的家庭,把我母亲抓起来,绑手绑脚扔到河里。睡到那个房间里就能听到(强奸的声音),日本人就摸我,我就大声呼叫,叫阿爸、阿妈,日本人真狠毒。】
【男人说不嫌弃你,你还是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你是日本人抓去的,又不是自愿的,不讲了,不讲了……】
【假如我知道事情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的话,我不如不去惊动她们。】
这句话来自报道这件事的一个负责人,8月14日首映当天我去电影院看这场电影的时候放映厅座无虚席,购票的时候好几个影院八九点的场次都是满场,有点吃惊、也有感动,大家都愿意为这样的纪录片买单,这也许是好事吧。但是,在现场的氛围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有人走来走去,也有人中途离场。中国人好像越来越愿意买单这种情怀的东西,例如前段时间的《冈仁波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怀更多的还是生活的调剂,看电影的人会在这两个小时中落泪、情绪奔溃,但擦干眼泪仍是一成不变的回归生活,这就是情怀,永远的情怀,永远够不到信仰。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一直恨那些人,会放弃生命!】
如果是我的话,会怎样呢?我是否能够承受冰冷的刺刀、没日没夜的凌辱、磨灭人性的摧残和殴打、丈夫和世俗的误解以及是否会选择生下那个孩子?又怎样一辈子面对那个自己亲生的孩子?尘归尘,土归土,磨难的降临没有任何规律和因果,它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苦难不会过去,但会终止。无论你是身在苦难,还是刚刚从苦难的沼泽中爬出来,还是你无比幸运,我们每个人脱离所有的故事、所有他人的标榜,都更应该好好地活着,过好自己的人生。让它日的微笑足以称得起昔日的苦难,我们肉体可以死去,但我们的传承不灭。
补充说明:
没看过电影的朋友建议可以在网上看《三十二》,因为《三十二》相比较于《二十二》故事性和完整性更强,相对也更加动人。《二十二》涉及多个人物、多个片段,所以难免的相对来会说会有所脱节,单就情感带入方面《三十二》更会让人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