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6月24日),头天刚宣布向母校人民大学捐赠了3亿元人民币的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包场请创投圈朋友们看了电影《冈仁波齐》,并在朋友圈写道,“every step counts,史上最强走心修行和团队建设之电影。”此前,高瓴任LP的清流资本,也包场过了。
在所谓KOL带动下,一时间,创投圈成为这部电影6月20日首映之后头一波被引爆的分众圈子之一。多位创业者与投资人似乎心有戚戚地刷屏一篇用那句鸡汤广告语作标题的文章《冈仁波齐: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数》。
《冈仁波齐》,讲述了11位藏民穿越2500多公里、横跨高原四季磕长头朝圣的故事。导演张杨以半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在西藏历时一年时间完成,目前豆瓣评分7.8分。
高瓴与清流的老大之所以这么力挺《冈仁波齐》,固然有出于对艺术电影的欣赏,另一方面,高瓴资本是清流资本的LP,同时高瓴资本、清流资本投资的天空之城影业正是《冈仁波齐》电影出品方之一马灯电影的母公司,关系迂回,利益直接。
与电影营销高手、天空之城CEO路伟一起站在导演张杨背后,另两位对该片投资、制作、宣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男人是:和力辰光创始人李力、乐视影业CEO张昭。电影上映后,虎嗅联系到这三位投资人,以他们的视角还原了这部影片诞生至今的过程。我们尤其关注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国产电影被进口影片全面碾压(截止6月26日,上半年进入院线的212部国产影片入账98.01亿元,不及37部进口影片的152.75亿票房)的势头下,这些投资与发行人居然想方设法想要去“搞大”一部艺术电影,疯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显而易见,创投圈,正是该电影营销团队刻意去“点燃”的一个圈子,其他,还有户外圈、文艺青年圈、修行者圈……
“分众+众筹”营销的手法,在路伟操盘过的知名电影项目《大圣归来》上已被成功试验过一次。这次,还有同样一贯持有“分众发行”理念的张昭加入。他们会把《冈仁波齐》这部看上去极其小众与艺术的电影托举到什么票房高度呢?
据透露,目前《冈仁波齐》场均人次38人,超过《变形金刚5》,日排片也从上映首日(6月20日)的1.6%提升到了6%,截止6月28日下午,《冈仁波齐》票房突破3000万元。
这是一个得来不易的数字。这场电影从获得投资到最终面市,正如它所拍摄的内容,是一场艰难的修行。
尚未摆脱“野生”营销的中国艺术电影
中国电影票房两位数增长凯歌自1999年以来一路高奏,但在2016年戛然而止——当年中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3.7%。今年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同比下降7%,电影市场之惨淡,甚至一度传出加大进口片配额“救市”的说法。
商业大片自顾不暇,更别提非商业电影,后者想要出位基本靠两个“套路”:得奖、口碑。
斩获金马奖、法国南特影展三大洲最佳影片、亚太电影大奖等奖项的《路边野餐》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只收获647万元票房;陆川指导、周迅旁白的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赢得豆瓣8.0高评分、6656万元的票房,却没有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引爆话题,难成现象级。
“一跪成名”的《百鸟朝凤》,依靠观众的同情心和好奇心收获8694万元票房,但其“野生”营销路数毫无可复制性,也难免被业内人“一笑而过”。
(该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的《冈仁波齐》是一个略显特殊的案例。
它虽是一部带有极强导演个人创作色彩的作品,但从一开始,投资人李力、张昭都对其有或多或少的商业考量,曾成功操作过《大圣归来》《喜马拉雅天梯》宣发的路伟,也将经验再次施展到《冈仁波齐》上面,让电影直达核心观众。
可以说,有了张杨导演背后的这三个男人,才得以让艺术片《冈仁波齐》更具商业价值,浮出水面,更多观众得以看到这部佳作。
张杨、李力与张昭的聚首
2012年,总投资2000万的电影《飞越老人院》票房失利,以516万元的惨淡收场,导演张杨要履约为《飞越老人院》的投资人李力拍电视剧“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