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人超市的利与弊

31c600017fa437a5b5c1.jpg

由于科技的发展,国内最近出现了“无人超市”这一新型零售业,以上海无人超市为首次投入试验。这一种以消费体验为中心,数据驱动为基础的无人超市对传统商超和零售业进行冲击,但在这个机械与人工智能等技术都不够的情况下,它的利与弊都十分突出。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下无人超市的利弊。

无人超市最大的缺点在于不能灵活地调度各种突发事件与纠纷等。而这样的弊端主要存在于三个层面:第一,人工智能层面。从技术上说,即使是计算机视觉方面,也无法在人流量密集时完全识别。而这一问题于2016年12月在亚马逊推出的新概念店Amazon Go 等无人便利店中也存在,目前技术也仅能支撑其应付人数小于20人的情况,而这样的情况对于我国超市人流量来说更是不可能的。故目前人工智能不完善,我国国内的无人超市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原型。

其次,“无人超市”失窃成本过高,长此以往难以维系。之前,芝麻信用在北京、杭州试验了两家无人超市。据数据分析,在没有收银员,购物付款全自助的情况下,真实付款率达到了82%,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诚信付款,但也就是说另外有18%的人没有付款。这不仅反映了无人超市这一业态失窃成本过高,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国人的素质有待提高。在这样一个国人素质中等而人口众多的情况下,若无人超市大规模启用,而技术完善前,可能会出现打砸超市,窃取商品,毁坏超市设施等情况。由于无人管理,人工智能比不上人类智能,而有人的地方就有纠纷。最典型的,在客户对所购买产品不满意,想要退换,甚至赔偿时,人工智能暂无法合理适当地调度。而这一点不仅会引起客户不满,更会对无人超市的营业造成负担。

第三,运营成本不低。首先,这些“无人超市”只是少了营业员,其他部门人员并没有减少,比如说运营维护人员,安保人员,货物失窃追讨人员等。机器人技术尚未普及,上货、下架等问题也还没能做到一体机械化,还需人员来支撑。这样一来,“无人超市”的运营成本并不低。其实,无论是亚马逊的Amazon Go ,还是阿里于2017年7月8日推出的无人零售店“淘咖啡”,想要真正的做到无人又不影响用户体验,其采用的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本必定很高,除非进行大规模的复制、使用,才有可能降低成本。

我认为以上这三点将会影响无人超市能否长远发展。但同样的,无人超市同样有它的利。

首先,无人超市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就代表着我国科技和管理层面的进步。它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监控系统、远程客服、各种识别技术、智能手机支付系统等技术开发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进入页面。用户可以通过无人超市app和微信公众号进入页面,系统将自动定位到当前门店。

第二步,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和二维码,将商品加入购物车。

第三步,确认所购商品,进入支付页面 ,app会自动显示促销价和会员价。

第四步是支付。用户可以选择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支付完毕app会自动生成聚合码。

最后用户通过快速通道,将聚合码给工作人员扫描后即可离店。

这一系列方案提供给客户可以在选择自己心仪、合适、需要的商品的同时,享受着手机支付的方便。这体现了无人超市以消费体验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和用户不一样的客户体验。       

同样的从商家的角度来讲,为什么选择无人超市,无人超市有什么好处?

据中伟科计算机研究院分析:

第一:销售利润差异,用户对无人超市提出的应急产品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无人超市单价利润大;

第二:渠道价值变现,通过与大品牌合作推广活动来盈利,无人超市广阔的空间给广告投放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第三:现金的流通再利用,极大降低运营成本。无人超市成本约为传统便利店的四分之一,占地15平方米的盒子SKU与40平方米的便利店基本持平。由于采用无人方案,因此每月运营成本约2500元,低于便利店。此外无人超市还自己带有升降系统,可以进行迁移,十分便捷。

第四:符合未来移动化+碎片化消费的需求。年轻化和“小家庭”消费形态越来越成为主流,相比大卖场等大型业态,布局灵活的无人超市业态更符合未来趋势,成为资本热捧的风口。场内的巨头不断地开阔疆土,场外也有诸多玩家摩拳擦掌等着入场。

总而言之,无人超市会不会有大规模铺开的一天。不过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新兴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新兴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目前还不适合大规模的发展无人超市,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去适应中国市场。中国出现了无人超市这一技术,说明中国的科技在不断进步,值得国人为之自豪。

让我们一起祝福祖国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