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馨兰之德,方纳百川之势

修行,是一条未有尽头的道路。所谓修行,无非修习养性而行至万里。

“修馨兰之德,方纳百川之势”是于茫茫史籍之中提炼出的及其厚重的词句。纵观中华上下几多千年的源远流长,贯穿古今的即是那泱泱大国积淀已久的华夏风骨。传承至今却依旧绚丽璀璨的古老文明,赋予后世的是奔涌激荡在骨血之中的明礼善行。

“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众人所上下求索的人生达境。要成就如此境界,“内外兼修”是必不可少的。

何所谓“内修”,即是内修于己以求自我完善。

襁褓初生,喁喁学语,尚对世界一无所知,唯有家学方可对于秉性修习有一定的帮助。从模仿长辈的行为举止开始,再到跟随师长研读史书典籍,甚至直到漫长一生的结束,家学都对我们的秉性修习有着莫大的影响。故而,要想修得良善的心性,先得置身于明礼雅言的氛围之中,而这种氛围也不单单只是家室门户所营造的,也包含着市井社会的整体风气。

随着年岁渐增,便跟随师长研读史书典籍,古籍经典之中饱含先人宝贵的经验告诫。之所以珍贵,皆自源于这些经验告诫是前辈各不所同的人生阅历经过岁月淬炼,风霜挑剔之后集结成册的精髓所在。故而,潜心于诗书,是修得上佳秉性最为便捷的道路。“活到老,学到老”,唯有不断的自他人的阅历中吸取经验,才能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也避免在修习本心的过程中剑走偏锋。饱读圣贤之书,也是一种修缮秉性的佳径。

仅是沐浴于家风门风之中,徜徉于浩瀚史籍之中那还远远不够,博观众人经验仅使得我们明朗修身养性的方向,明确修习之路的不易和艰难。拘泥于方寸陋室注定胸怀不够广博,迈出脚步,去看更广袤的天地,见识不一样的风景。这也不失是为一种修养自身心性的极佳方式。“道生万物”,走近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在宇宙万物的运作之中,明白自身的渺小无力,抑制自身膨胀的欲念与满足感,方可在修心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内修”与“外修”在修身养性中当是占有同等地位比重的。“内修”注重于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认识觉悟。“外修”则是更注重于行善积德,将秉性品质淋漓尽致的体现于自己的举手投足之间。

在《离骚》之中,灵均以众多芳草香兰来作配饰,或是以神兽为坐骑。他曾不止一次的在笔墨之间凄婉哀诉,字字珠玑,却字字泣涕他所不愿为世俗谄媚而折损半分高洁秉志的情思。

人首当有傲骨,方可成就兼济天下的夙愿。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违背本心之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朴实的词句中蕴含着的是大智慧。约束自身行为本就是极苦之事,而今的人们,大都未曾做到这一点。

修缮秉性,必当与众人不同,不与谄媚之事合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与谄媚之子同伍,确立凌云之志,坚守初心不改。修行之人大多是孤独的独行者,艰难地跋涉在罕无一人的修行之路上。投身于并享受这份孤独,思齐与先贤,渴求跻身于贤者之列。

待人接物必当有礼有度,礼乐之教是炎黄子孙身上独有气度的根源。既已学礼,便豁达海涵于事,从容淡然于行,矜稳持重于欲。

《大学》有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

欢迎打赏

mm_facetoface_collect_qrcode_150190512836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