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形容1644年4月25日那一天,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时大明崇祯皇帝的心情,大概就是:大明要亡,我能怎么办啊,我也很绝望啊。
其实只要读过明朝历史的人大多都能明白崇祯皇帝的无奈。
他不是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比起“天才木匠”明熹宗不务正业,胸无点墨,大字不识一个,拉低了明朝整体的文化水平,崇祯算是术业有专攻,在皇帝岗位上兢兢业业,文化水平也算是个高材生了。
他不是一个胸无城府的皇帝,明朝末年党争愈演愈烈,阉党头目魏忠贤权倾朝野,排除异己,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抗衡。崇祯当时刚继位不到二十岁的年龄,就敢于与斗倒东林党的魏忠贤分庭抗礼,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以一人之力肃清满朝阉党,还朝廷风清气正。
他不是一个懒散怠政的皇帝,比起万历皇帝执政后期倦于朝政,三十年来来幽居深宫不上朝,潜心炼丹修仙,朝臣甚至几十年来见不到皇帝,最终造成朝政废弛,官位空缺,国家机器几乎停滞。崇祯每天忙于政务,励精图治,连宠幸后宫的时间都被朝政占用,虽然结果不明显,但他有振兴朝纲、开创大明盛世的满腔抱负,而他也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
虽然比不上太祖皇帝白手起家打江山的胆识魄力,没有永乐大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疆场豪情,也没有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的文治武功,以崇祯的胆识、抱负、城府、德行,最后却落得个亡国亡家、自缢煤山的凄惨结局,真是可悲、可叹、可怜。
要说这明朝到了该亡的时候,不论是谁,就算是朱棣有雄才大略,他若是生在了崇祯的年代,大明也非亡不可,凭他一己之力也断不可回天逆转。
只不过崇祯的哥哥不务正业,被魏忠贤玩弄于鼓掌之间,年纪轻轻的就把身体搞坏了,驾崩的早了几年,却没留下个子嗣继承皇位,这才轮到了崇祯皇帝,恰好赶上了这无妄之灾。
若你读了明史,读懂了崇祯,你或许就明白了崇祯的无奈,叹息崇祯悲惨的结局,也感佩于崇祯最后的选择。
一个人不作为很容易,他只需要为自己的懒惰找个借口,但一个人想作为却拗不过周遭的环境,一场努力到最后徒劳无功,用尽了心血和全力却改变不了命运的齿轮,最后悲惨的结局到来之时,却不知道这一切的努力错在了哪里,这才是最心酸刻骨的。
可惜的是,崇祯永远得不到答案了。
他不知道自己忍辱负重智斗阉党,兢兢业业整顿朝纲,起早贪黑忙于政务,满腔热血力图大业的努力,为什么换来了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结局,想想大明百年基业就此毁在了自己手上,祖先太祖皇帝在泉下有知也该泣血痛惜。
作为亡国之君,他既无颜面活在这烽火乱世之中面对黎明百姓,也无颜面向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交代,魏宗贤杀了、阉党倒了、朝政清明了,我努力了,为什么大明江山还是毁在了我手上。
崇祯直到在煤山上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他含恨泣血而死,带着这个永远无法解答的疑问长眠于地下了。
不过,这个答案对于崇祯再也不重要了。
我们在历史长河中能够看到,曾经有一个人他在1627年的一天临危受命,从此他坐上了皇位成了紫禁城的主人。但大明帝国这座大厦已经千疮百孔,他没日没夜的修补着。周遭敌人窥伺,十面埋伏,他斗智斗勇,肃清仇敌,虽不知结果,却不忘埋头努力,始终以一人之力,替千万人负重前行。
不幸的是在1644年的一天,大厦将倾,他回天乏力,大明帝国倒了,他也一同随着大明朝去了,空留下一句“诸臣误我”,任后世喟叹。
欢迎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