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雨伞甚至是共享汽车相继问世并受到公众的热烈追捧,各大媒体、公众号纷纷突发奇想,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共享测试。前段时间,广州地铁站和杭州的闹市街头纷纷出现了共享硬币测试点。他们在人流量庞大的交通要道口放了一个装满了500多枚一元硬币的盒子,还在旁边摆放了醒目的告示牌:“如您急用钱,请自取硬币,每人最多5元”,然后躲在隐蔽处或使用微型摄像机偷偷拍摄整个过程,以此观察公众的行为和反应,美其名曰检验社会诚信和民众素质。随着这些测试的视频和文章打着带有人性字眼的醒目标题流窜于微博、微信等各大网络平台,很多网友纷纷在下面留言,赞赏公众遵守规则的行为,并被“温暖哭了”。
然而对于这种行为,我只想说,这样过低的样本和过于简陋的测试方法,是否能够形成社会、道德、人性的宏达结论?共享单车面市以来,频频出现自行车被恶意损坏、刮掉二维码据为己用,甚至是在坐垫上安插不引人注目的细针来报复社会这样的新闻。如果区区几枚硬币就能得出人民素质高的结论,那么我能找到无数的反例证明这个结论仍旧有待商榷。
换种思路来考虑整个问题,一块钱对于现在的社会意义有多大,为了一些一块钱的硬币,在众目睽睽的闹市,在明知道有监控的情况下,有多少人会傻乎乎地掉进这个利益过低,成本过高的陷阱?如果换成夜深人静的胡同,换成百元大钞,媒体们还能不能撰写出这些煽人泪下的鸡汤文?可见,这些测试与社会诚信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自淘宝造物节上,“无人超市”的概念进入公众视线,自主选货、无人收银,全称只有消费者,没有服务人员的商业模式被大多数人接受和喜爱。这些超市一来可以营造商业噱头,二来本质上节约了人力成本,但无论商家处于什么样的目的,这种经营之道一定是建立在完善的监控体系之下,并且清晰地告知了每位消费者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严重后果。有人已然对硬币测试和这类无人超市做了区分:“商业信用是建立在契约规范之上,并不是寄托在乌托邦式的道德自律之上,这种信用测试,与商业诚信并非一回事,真正的诚信,拷问的是规则恪守,而不是人性斗争。”
所以,我认为对于这一类的新闻,看客们大可图个新鲜,一笑了之,关键的还是保有自身清晰的意识和判断,不要被一些媒体胡乱地带走了节奏。
欢迎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