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的真实——评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孔雀》

现实主义电影讲的是在现实中去感受,寻找根源与答案。所以现实主义艺术片第一要义是要真实,情节和人物都要真实,真实就必须要有很强的逻辑,不能让人觉得人物的决定不合逻辑。《孔雀》里面有些情节削弱了这种真实,比如女主脱裤子,男的开了一枪,这一情节莫名其妙。女主忽然就决定结婚,观众无法得知她想要结婚的原因和目的,到最后也没交代。

人物塑造上也有问题,观众对女主完全无法移情,她一心靠姿色、手段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结果就会变成悲剧。如果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女主是毁在了遇到的男人都没有担当上,那本片女主不幸福的根源是什么呢?是她自己活在了远方,没有活在现实中。她把婚姻当交易,怎么能有幸福?

如果说本片力求展现文革背景下的人们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那力度太弱。也许是因为审查的原因,真实度仍然不够。女主弟弟因为一张裸体画就被赶出家门不合逻辑,如果说是文革造成大家相互揭发,但因为背景表现不够,这一段实在奇怪。

相较之下胖子的故事好的多,他得不到追求的女人,无法融入别人,就明白了自己的概况,不再幻想,安心生活。最后心态最好的居然是他,有点儿傻人傻福的味道。请被打的人吃鸡、用烟借给他也讲得通。有人评价说这一点显示他装傻,我不这么认为,烟如果是现买的还能算装傻,存这么久就为应付借钱?如果说三个孩子有人得到了幸福,那就是胖子。也许生活就是要没那么多欲望才能幸福。从分糖的时候女主只拿四颗出来,怎么也不愿意拿第五颗就已经展示了女主不在乎自己手上还剩下什么,只看得见没有得到的,这样的人无论怎样都是无法幸福的吧。

巴赞认为法国新浪潮的新现实主义影片的特点就是没有编造现实,力求保持一系列事件的偶然性的顺序,戏与戏之间没有戏剧上的连贯性,这些具有含糊性、独特性、具体性事件才是构成影片真实的基础。在真实中探索主人公的困境的根由,才是新现实主义影片的精髓。

费里尼的《卡比利亚之夜》也是讲一个大环境让主人公无论怎么努力无法获得幸福的故事。故事讲一个妓女努力挣钱,还买了房,想找一个真心待他的人过平淡的生活,结果遇到的都是骗他钱的。相较之下,本片女主只为自己要当伞兵的梦想努力过,就是贿赂、色诱,结果被人以同样的方式捷足先登。

一个没有试过真正努力,而是想靠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的人,怎么能拥有幸福?

本片女主想飞,但孔雀天生是不能飞的。

人天生有什么呢?

人生下来就被烙印上的属性是什么呢?

阶级。

有一次坐公交,一个小孩问他妈妈:妈妈,你为什么没有钱呢?

妈妈没有回答。

本片女主奋力想要逃脱的不是护理婴儿的工作、不是刷碗的工作,而是自己的阶级。她以为自己结了婚换个环境就能摆脱,结果大失所望,离婚回家。

一个人要摆脱自己的阶级要靠奋斗,卡比利亚是个妓女,但她积极奋斗,以为自己凭本事买了房,就能摆脱阶级,结果不是,所以她的遭遇动人。本片女主看不出有半点儿奋斗,解决困难靠色诱,用名声做代价,把婚姻当交易,无法让人移情,所以人物苍白。

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的鼻祖,他认为电影就是节奏,节奏产生于蒙太奇,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碰撞让人热血沸腾,发展到现在就是好莱坞。

塔科夫斯基是诗意电影的代表人物,也认为电影就是节奏,但他反对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他认为电影的节奏本身就蕴藏在时光中,导演就像是雕刻家一样在雕刻时光,通过雕刻一段时光,从而展现出时光中的韵律。所以他反对胡乱剪辑,打破时光本身的节奏。

本片剪辑并没有表现出时光中的韵律,反而有时打乱了张力点。

我最喜欢的是《东邪西毒》,有打斗时蒙太奇节奏渲染刚好,文戏中的诗意节奏也把握的很妙,如有一镜头是拍摄水面的波纹漾开,水在时光中的节奏、律动跃然于纸上,真正让人感受到节奏。本片因为风格的问题,没有很漂亮的摄影,一切讲究真实,画面相对粗糙。而这样的片子节奏必须要靠演员把握,这对演员演技要求很高,而张静初作为主角,角色时间跨度又大,演技方面把握不够,最后演中年时段,完全让人出戏。

本片多用大全景,想要表达文革的大环境对人物命运造成的影响,但故事表述的欠妥。三个人的故事放在今天讲仍然讲得通,无法看出八十年代的环境对命运的逼迫特殊性。

欢迎打赏

微信图片_20170902212001.p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