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人喜爱乡村文化旅游。8月29日,我特意到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西部山区的碣石村游玩走访。该村被誉为“京西井养第一村”,被评为“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和“中国传统村落“。
这天上午,我从北京市苹果园地铁站下地铁,转乘892公交车西行约五十多公里,在青白口下车,遇到一位到碣石村游玩的姓王的陌生的好心朋友,主动邀我坐上他的轿车,把我带到了约有十公里山路的碣石村。
到达村中先找个地方坐下歇息一下,喝口水定定神才发现,自己坐在了一棵很大的古槐树下,树粗要有三四个成年人伸手才能合围。树旁立了一块木牌,写有“2号槐”字样。西边不远处还有一棵和它大小相当的古槐树,树旁木牌上写有“定村槐”字样,又称“一号槐”,和2号槐并称“二槐”,都有上千年历史。两棵古槐树树枝向上向四周伸展,盘根错节,在各自周围形成了一大片树荫。树上面有多个鸟巢。
此时走过来四个人,一人手拿相机,一老妇人手持拐杖,满头银发,看样子是游客。手拿相机的人问我:“你也是游玩的”?我说:“是”,我说:“老大娘这么大年龄了也来游玩,精神爽呀”。四位游客在古槐树下合影,并不断选择其它场景合影留念。我也手拿手机,在村子里转游,随意拍照。
村子里小路四通八达,都是用石块铺成的。房屋、院落显得古朴,院墙、屋墙大多是白灰垒石块而成。路旁路灯是太阳能装置的,这在北京其它地方随处可见。有的房子是用石片象瓦片一样覆盖屋顶,好古朴,很少见。也有个别房屋院落完全是用青砖青瓦建成的。这里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随处可见。有的屋顶或墙头上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也有的屋墙上安装有空调的外挂装置。这里互联网己通上多年了,村里人能通过互联网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也能通过互联网更好地了解该村的风土人情。在互联网上就能看得到很多介绍该村的照片和文字。
村子显得静谧,停下脚步可以清晰地听到四周草虫的鸣叫声,也能看得到地上爬行的蜥蜴等昆虫。村里树很多,种类也多,有槐树、枣树、梨树、核桃树、杨树等等。
该村的古井随处可见。同该村的一位姓李的老汉交谈得知,该村有七十多眼老井,大部分是解放前建成的,也有解放后建成的。以前这些井作为饮用水源和浇地使用,现在村里用上了自来水,只有个别老井还浇地用。这么多古井老井,难怪被誉为“京西井养第一村”。有的井上面还有完整的手摇辘轳,我忍不住手握一个辘轳摇上几圈。
村子里有石碾子石盘。现在有好多年青人并不知道石碾子石盘是做什么用的,也不知道怎么用。这石碾子配上石盘是过去加工粮食用的。比如把小麦或玉米平摊在石盘上,用石碾子来回碾,碾碎食用。在一个石碾子石盘旁,一群游客在拍照留念。
古井、古树、古院、古屋、古道、古石碾子石盘,还有古庙,该村被誉为“京西井养第一村”,被评为“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是实至名归的。来这里旅游,让人有穿越古今时空的感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里交汇聚合。
在一个院落旁,又遇到了一群游客,我用手机给他们拍上几张。今天来这里旅游的人还不少,这里停十几辆,那里停三五辆车,都是轿车,皮卡车。这里有多家农户接待游客,提供吃住。
村子四周是高山,一片苍翠,上方是蓝天白云,下方是秀美的村子。自然美,翠绿美,古朴美交融在一起。这里虽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它是京西古村游乐园。
我没有在碣石村住上一晚,下午就往回赶,希望有机会再来。这十公里的盘山路是完好的柏油路,但转弯多,有的路边就是悬崖,车辆行驶要小心。我也希望这十公里盘山路尽快通上公交车,就是那种小型的电动游览车就好,既环保又便于游客观赏沿途丛山峻岭的壮美。